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寒 天 冷 月

平 常 心 看 我

 
 
 

日志

 
 

“镇水神兽”被挖引四川暴雨?  

2013-07-12 17:27:07|  分类: 灵异现象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镇水神兽”被挖引四川暴雨? - 寒天冷月 -           寒 天 冷 月
 
“镇水神兽”被挖引四川暴雨? - 寒天冷月 -           寒 天 冷 月
 

四川省自7日以来迎来大范围的持续性强降雨,导致该省多地发生洪涝、泥石流灾害。据四川省减灾委此前公布的消息称,截至1016时,此次暴雨洪涝灾害已造成四川省64个县不同程度受灾,145.3万人受灾,9人死亡,62人失踪。

严峻的灾情引发全国的关注,除聚焦灾情现状、救援进展外,不少网友还探讨起了此次暴雨成灾的原因。网友6666表示:今年初,成都在地下挖出一 座身长3米、重8吨的千年石兽,不少人说是李冰的镇水神兽,这个夏天果然应验了,现在看来,风水果然是破坏不得的。相似的言论在微博等社交媒体上疯传, 一时间,似乎变成了真相

2013年初, ( 2013-01-10),身长3米有余、重8吨的石兽于天府广场一侧四川大剧院工地被挖出,成为填补四川雕塑史空白的一个重大考古发现。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现场考证出土石兽

  成都商报记者 王圣 实习生 谢天 摄影记者 程启凌

  石犀概况

  身长:3.3

  身宽:1.2

  身高:1.7

  体重:约8.5

  年龄:2000多岁

  性别:不详

  石犀价值

  是填补中国雕塑艺术史的重大考古发现,或改写中国雕塑史

  石犀未来

  脱盐加固修复,让专家做进一步考证,最后请进博物馆让市民参观

  你可知道

  石犀与李冰治水有关。因沉犀成浦,所以郫县有了犀浦这个地名

  2000多年前,古蜀大地上,蜀郡太守李冰倾力治水,修成都江堰,引水成都平原。为镇水精,5头石犀沿江而置。后人效仿此法,多以石犀治水……

  公元2013年初,在天府之国的蓉城中心,一头沉睡千年的石犀,出土翻身,顿时成为焦点。

  石犀是何物,作何用,如何发掘,如何保护?昨日,一系列疑问得出了初步答案。

  专家确定:石兽是镇水石犀

  昨日下午,天府广场东北侧,四川大剧院考古工地中心,一头石兽矗立于探方之中。

  考古现场负责人易立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在这处考古现场,在数量众多、种类丰富的出土文物之中,最引人注目的就属这件大型圆雕石瑞兽。石兽出土于一个 坑内,通体近似犀牛,为整块的红砂岩雕刻而成。易立说,经测量,这头石兽长3.3米、宽1.2米、高1.7米,重约8.5吨。

  考古人员判定,石兽风格特征属秦汉时期偏早的石雕艺术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王毅表示,它的很多表现、表达方式和犀牛是一摸一样的,应该是石犀。这件大型圆雕石兽的保存非常完整,从这个意义来讲,是填补中国雕塑艺术史的重大考古发现

  神兽引起了全国文博考古界的关注,省文化厅厅长郑晓幸、省文物局局长王琼也到了考古现场。昨日下午,故宫博物院院长、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出现在考古现场。

  石犀修复后 将向公众展览

  负责石犀现场文物保护的一名考古专家表示,从目前的保存状况来看,石犀的保护效果非常理想。除石犀的左侧屁股及左侧腹部处因当年施工打桩轻微受损外, 石兽十分完整。在前期的工作中,考古人员为石犀搭建了棚子,避免了易风化的红砂岩雕塑受损。特别是在前两周,雨雪交加的时候,棚子防止雨水对它的侵蚀, 并防止雪在它身上结冰以后造成表层剥离。

  接下来,文物保护人员将分三个步骤对其进行处理:第一步就是脱盐,第二步对表面风化进行加固,第三步对它进行局部修复。

  目前,由于考古发掘及修复工作尚未完成,天府广场旁的这头石犀仍未对公众开放。不过,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市博物院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待完成修复保护 后,这一石兽将有望搬进博物馆,并且肯定会向公众开放展览。曾于前日前往考古现场勘查的四川大学教授宋治民表示,石兽刚刚出土,现在还有很多问题有待 各方面的研究考证,才能得出比较正确的结论。

  镇压水精

  曾与李冰一起治过水?

  王毅表示,如果是秦到西汉的文物,就有可能跟李冰造的5个石犀有某种关系,那就很有意思了。而在现场查看并听取考古人员的介绍后,单霁翔表示,这一发现或改写中国雕塑史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秦孝文王以李冰为蜀守……作石犀五头,以厌水精。《华阳国志》卷三亦有外作石犀五头以厌水精的记录,并提及:惠 王喜,乃作石牛五头,朝泻金其后,曰牛便金,有养卒百人。蜀人悦之,使使请石牛。大意是说,李冰担任蜀郡太守期间,曾建造五头石犀,以镇压水精。

  这次发现的石犀,是否就是李冰所建造的五头石犀之一,尚需进一步的考证。王毅表示,可以肯定的是,这头石犀与李冰治水是一个体系的。考古现场负责人易立也表示,虽然目前尚无直接证据证明此次出土的石犀就是李冰所建的五头石犀之一,但暂时也不排除这种可能。

  扩展阅读

  犀浦得名 传因李冰沉石犀成浦

  古人缘何选用大型石雕镇水,缘何又要选用无角犀的造型?昨日,成都商报记者专访四川省水利科学院教授级高工、四川省文史馆馆员冯广宏,揭开其中典故。

  在古蜀国,人们就崇拜大石。四川省水利科学院教授级高工、四川省文史馆馆员冯广宏介绍,古蜀人的信仰认为,邪神害怕犀牛,犀牛可以镇压邪神作怪。 因而,当年李冰治水期间,为厌水精,以石头为材料、以犀牛为原型,建造出5头石犀。如今成都郫县犀浦的地名,相传也是因为李冰沉石犀成浦而得名。

  自李冰之后,以石犀镇水的办法得到继承,一直沿袭到明代。如今,与望江楼公园相望的石牛,可能就是明代的镇水之物。

  那么,用作镇水的石犀,缘何会出现在如今并无河流经过的城市中心地带?对此,冯广宏分析说,古代河道并非现在使用石堤,土质堤岸容易受到水流侵蚀,河道的变迁也很大。结合现场土层分析,如今的天府广场一带,在2000多年前曾是都江堰下游一处支流河道流经之处。

  相关历史

  蜀汉繁华地

  西晋时期曾遭毁灭?

  在此处考古现场,除石犀外,还有1000余件代表不同时期的文物出土。考古人员介绍,该处工地发现的遗存涵盖了战国、西汉、东汉、蜀汉、西晋、东晋、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各个时期。

  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江章华介绍,本次发掘的总面积达4300平方米。该区域曾属于秦汉以来大城的范围,明代又处于蜀王府皇城的东南隅,历史地 位十分重要。此次发掘的文物呈现出十分完整的连续性,为研究成都城市变迁、城市文化发展、城市对外贸易等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该处出土了大量蜀汉时期的精美 瓦当,反映出建筑规模巨大,等级较高,可推测出该区域在蜀汉时期就属于十分重要的区域。而根据文物出土地层分析,推测该建筑于西晋时期被彻底毁掉。蜀汉繁 华建筑,为何在西晋时遭到毁灭?考古专家表示,尚需要进一步考证。
  评论这张
 
阅读(819)|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